為推動兩岸科技與經濟的交流合作,中國大陸四個省派出代表團:廣東省代表團、福建省代表團、浙江省代表團、江西省代表團。廣東省代表團由廣東省科協專職副主席湯世華帶隊,全團共9人。東莞凱力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鐘永強、董事劉運芬、高級顧問楊久炎于2011年11月7日至14日代表公司赴臺參加“2011年第十屆海峽兩岸科技與經濟論壇”,在此期間對臺灣開南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以及中信造船集團等臺灣知名高校和企業進行了友好訪問和參觀考察。
在開南大學舉行的科技與經濟論壇會上,凱力董事長鐘永強作了題為《粵臺產業經濟合作與凱力發展戰略構想》的演講。論文就改革開放至今粵臺成功合作案例及相關數據的分析,結合凱力船舶戰略管理模式,闡述了雙向合作對粵臺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及深遠意義,精彩的演講博得了現場專家的熱烈的掌聲和充分認可。
在臺期間,凱力董事長鐘永強還考察訪問了臺灣最大的民營船廠——中信造船集團,中信集團董事長韓碧祥、副董事長韓育霖、副總經理陳正成熱情接待了鐘董事長一行。作為臺灣最大的民營造船廠,中信造船從50噸全鋁快艇到50000噸鋼鋁船舶,用短短3年的時間,搶入了歐洲頂級鋼鋁游艇市場,并立志把臺灣造船推向國際。
凱力船舶也緊扣國家發展三大造船基地而配套相對薄弱的重要環節,整合優勢資源,拼搏進取,立志圖強。4年來,凱力船舶先后通過了中國船級社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和CCS、GL、LR、ABS、NK、DNV等國內外船級社的認可,成為廣東造船工程學會的副理事長單位、成為廣東省船舶工業協會的理事單位;2009年,成功建造30.8萬噸級油輪“新浦洋”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親自命名)的上層建筑,榮獲東莞市科技創新獎勵,并已向國家申報;2010年用2個月時間打攻堅戰為廣州亞運會建造16艘開閉式幕工程船,為亞運盛會添光增彩;2010年凱力船舶被評為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與中船龍穴合作建造的23萬噸超大型礦砂船艙口蓋于2011年通過廣東省專家評審團評審,榮獲東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2011年7月,廣東首個船舶與海洋工程配套研究所在凱力掛牌,凱力船舶成為廣東首個與高校建立產學研戰略創新聯盟的船舶配套企業。短短的4年里,凱力船舶已經發展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先進的船舶配套基地。下一步,凱力船舶將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海洋工程船舶的建造。
此次訪問,中信集團與凱力船舶雙方就造船、海洋工程裝備、游艇制造、船舶配套等相關領域進行了友好廣泛的交流和探討,并表達了良好的合作意向,臺灣中信造船集團十分認同凱力船舶能抓住行業、區位、科技、政策等優勢資源,積極計劃謀篇布局,優勢互補,開拓兩岸市場,成為粵臺雙向合作的橋梁與紐帶。
通過此次赴臺期間的訪問考察,我們與臺灣同行業有了實質性的交流和互動,我們更期盼著藉此創造未來更多合作發展的契機,共推粵臺合作,實現“兩岸三地”共贏。

廣東、福建、江西、浙江省科技代表團2011年第十屆海峽兩岸科技與經濟論壇上合影留念

在開南大學舉行的科技與經濟論壇會上,我司董事長鐘永強作了題為《粵臺產業經濟合作與凱力發展戰略構想》的演講